近年来,未成年人遭性侵事件频发,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,并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伤害巨大。为避免未成年人被性侵事件的发生,我们必须打破认知误区,了解全面的防护知识,准确辨识潜在风险,合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。
误区一:只有发生性关系才算性侵害
事实上,儿童性侵害包括与儿童的任何性行为,包括与生殖器接触或非接触的相关行为,比如向儿童展示色情图像、拍摄儿童色情照片和视频等,以及要求儿童用自己的任何身体部位接触性侵者的隐私部位。
误区二:男孩不会遇到性侵害
事实上男孩同样存在被侵害的风险。据统计,2021年公开报道的223起案例中,受害儿童569人,男童占比18.8%,这一数据与过往几年数据相对比,男童遭遇侵害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。
误区三:侵害孩子的大多是陌生人
事实上恰好相反,据统计,2021年公开报道的223起案例中,陌生人作案仅占19.2%,熟人作案占比80.8%。网友、邻居、好朋友等群体占比较高。
误区四:性侵害只会针对大一点的孩子
事实上性侵害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,甚至几个月大的婴儿身上。2015年,福建南平一名6个月大的女婴在父母补办婚礼时被堂叔抱走侵害,导致下体大量出血。据统计,2020年公开报道的243起案例中,7—12岁小学学龄段的114起,占比46.9%,最小的仅为1岁。
误区五:性侵者都会使用暴力
事实上暴力威胁强迫只是性侵者的一种手段而已,很多时候性侵者还会利用零食玩具或金钱诱骗、请求儿童帮忙、假借玩耍、谎称补课或受父母之托等手段实施性侵害。
误区六:孩子能远离被侵害的环境
事实上我们不可能让孩子时刻处于远离各种伤害的“真空”之中。因此,一定要做好教育引导,尽早地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性侵害随时会发生,要随时做好防范。
家长如何提高防范?
1.加强防范意识,对儿童进行系统的防性侵教育。在做预防性侵害教育时,面向的对象不能只是女童,男童同样不可忽视。
2.不要随意把孩子托付给熟人照顾,一定要特别重视针对熟人性侵的防范措施,不给熟人留作案机会。
3.注意其他人与孩子的亲密程度,保持警惕心。
4.要经常检查儿童衣物和身体有无异常,并经常询问儿童相关问题。
5.防性侵教育是持续的,不要只讲一遍,还要时不时考考他们。
如何教育提醒孩子?
1.隐私部位只有爸爸、妈妈或者医生检查时才能看。其他人、其他时候、任何地点都不可以!
2.如果有人趁家长不注意的时候搂抱你、亲吻你,要敢于说“不”并告诉家长。
3.避免和陌生人搭话,或独自和陌生人在封闭环境中接触。
4.不能接受陌生人给的饮料、食品或玩具。
5.如果有人告诉你,这件事不要告诉父母,那么一定要告诉父母!
网友跟贴